这一次,陈佩斯遭遇真的让我忍不住。
他的新电影《戏台》原本定在7月17日上映,点映场场爆满,口碑炸裂,观众一边笑一边哭。很多人看完点映后说“这是我今年看过最像样的国产喜剧”。
可谁能想到,就在上映前两天,一场“排片围猎”悄悄上演。
姜文的大制作提档了,大鹏的新片也突然空降同一档期,随后几部热门电影纷纷集体压上7月18日这个节点,《戏台》的排片直接被压到个位数,黄金场次几乎被挤没了。
这不是巧合,这是明晃晃的排挤。
陈佩斯没发火,他只是深夜录了一段视频,向等了32年的观众道歉,说自己“深感歉意”,决定延期上映到7月25日。
这一刻,不是他输了,而是这个行业输了。
《戏台》是陈佩斯花了7年打造的一部心血之作,它不是“流量明星+抠图剧本+工业糖精”的快餐电影。
从话剧走到大银幕,十年巡演360场,场场售罄。
黄渤、范伟0片酬出演,朱时茂自掏百万投资,陈佩斯甚至抵押资产撑制作。
这是他对艺术的最后一搏。
电影讲的是民国时期一个戏班子在军阀混战下的荒诞命运,台上的戏和台下的权力博弈交织成一出荒谬大剧。
看似讲的是旧时代,实则一针见血地讽刺当下——台上唱戏的人不懂戏,后台操盘的人全靠人脉,资源咖横行,真正懂艺术的、敬业的,反倒成了最边缘的人。
这一幕,像不像陈佩斯自己?
说到底,这场被迫的“延期”,是一记赤裸裸的现实耳光。
影院排片向谁倾斜,不是看作品,而是看“谁流量大、谁资本强”。
老戏骨?没热搜体质、不好营销、宣发手法太老派?对不起,你靠边。
有人可能会说:“那你也可以学学人家,找几个当红小花小生炒CP啊,搞点热搜话题不就行了?”
但陈佩斯是谁?
是那个春晚上一口面条就演出全网爆笑的人,是那个因为不满电视台盗版自己小品,敢一纸诉讼干到底,结果被封杀23年的人。
他从来不靠嘴皮子卖艺,他靠的是一生对艺术的死磕。
他可以在片场一遍遍走戏,对着空气练表演。
他可以不用一分一毫的“表演痕迹”,让你信他手上真有一碗热腾腾的面。
这样的演员,在当下这个娱乐圈,已经快成了“濒危物种”。
更讽刺的是,《戏台》电影里的故事,跟现实几乎一模一样。
戏班班主被各方势力夹在中间,台上演的是《霸王别姬》,台下却被处长指手画脚:“你是行家吗?楚霸王不是谁都能唱的。”
观众哄堂大笑,笑的是戏,心里酸的是现实。
陈佩斯在片中饰演的班主,要应付军阀、恶霸、资源咖,还得哄好观众、稳住戏班。最后一场戏,一句“戏比天大”,点醒了无数人。
但戏真比天大吗?
在现实里,电影刚要上映就被“挤兑”,后台资本一波操作,轻轻松松把一个71岁的老艺术家逼得让了路。
你说这不是“做局”?观众信吗?我不信。
看完这一切,我只想说,陈佩斯他不是不懂变通,而是清楚什么该妥协,什么不能改。
有人说他太轴、太倔、不懂“人情世故”。但正是这种“轴”,才让他在被封杀23年后,依然站在聚光灯下,还能让一群老戏骨为他站台。
朱时茂看完首映当场泪目,潘长江直言“太震撼”,蔡明提前喊话“票房大卖”。这不是情怀消费,这是同行对真正好作品的敬意。
而那些“吃相难看”的提前上映,抢排片、搞资源的行为,只会显得格外难堪。
一个71岁的老头,扛着一部没有流量明星加持、没有资本撑腰的电影,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暑期档里,硬生生靠口碑杀出一条血路。
这不只是电影的胜利,更是观众审美的一次集体觉醒。
你可以抢他的档期,挤他的排片,但你抢不走观众的心。
《戏台》7月25日上映,陈佩斯说:“对不起,让你们等了32年,还得多等一周。”
但我想说:老爷子,我们等得起。
你们怎么看《戏台》这次的遭遇?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~
正好配资-上海股票配资网站-配资股票门户网-股票配资网-独家提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